做最好的机械设备
全国咨询热线:400-123-4567

中国中车2021九州体育在线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发布时间:2023-01-23 14:52:05 人气:

  九州体育在线2021年是中国中车创业140周年、“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公司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的影响,公司董事会科学决策,经营班子埋头苦干,全体员工不懈奋斗,紧密围绕“12368”经营工作思路1,聚焦“七个新突破”2,统筹疫情防控和经营发展,完成了各项任务,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稳效益创价值,经营业绩基本稳定。面对复杂的经营形势,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克服疫情对行业的深化影响,克服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强化运营管控,积极提质增效,实现业绩基本稳定,经营净现金流、资产负债率、研发投入强度等经营指标达到预期目标。公司上下共同担负起了稳增长的使命责任。

  (二)拓市场优布局,产业发展积极推进。聚焦主责主业,全力开拓市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不断提升。铁路业务方面,拉林铁路开通,“复兴号”成功进藏,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正式下线,“瑞雪迎春”智能型“复兴号”高速动车组服务北京冬奥会。城市交通方面,公司数字化智能化支撑下的“产品+”“系统+”模式取得进展。战略性新兴业务方面,公司首个全自主屋顶光伏项目、首个产融互动风电系统解决方案项目实现并网发电。矿用自卸车电驱动系统投入大吨位矿车市场。国际业务方面,首个海外PPP墨西哥地铁一号线项目执行良好。“绿巨人”和“澜沧号”在中老铁路投入运营。作为公司海外首个整车并购企业,株机福斯罗公司年内实现盈利,并且在欧洲市场取得突破性进展,打出了“新造+维保+租赁”组合拳,高端市场“桥头堡”地位进一步巩固。

  (三)夯基础提品质,管理提升不断深化。深入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活动。深入推进强基工程,扎实开展“改善不良,杜绝浪费”专项活动。“1618”提质增效专项工作成效明显。工业智慧物流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比翻番,城轨空调首次实现跨项目、跨企业集采。探索司库体系建设,提升资金配置效率。安全质量管理持续加强,产品质量责任事故持续减少。安全环保防疫工作实现“五零”目标3。发布“双碳”行动计划,引领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国际上,轨道交通行业变革持续深化,全球行业巨头正在深度整合,行业竞争格局不断变化,竞争态势不断加剧。国内轨道交通装备市场、干线铁路建设、铁路运营权全面放开,外资准入门

  1“12368”经营工作思路:“1”,即围绕高质量发展一个主题;“2”,即激发科技创新、深化改革两大动力;“3”,即打造“强基、赋能、攀高”三大引擎;“6”,即构建市场化经营机制、协同创新机制、市场共拓机制、业务引领机制、资源共享机制、产融互动机制六大机制;“8”,即推进经营攀高、市场突破、战略引领、管理提升、科技创新、深化改革、风险化解、党建攀升八大重点任务。

  2“七个新突破”:业务布局实现新突破、市场拓展实现新突破、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改革创新实现新突破、管理提升实现新突破、产融结合实现新突破、党建“金名片”建设实现新突破。

  3“五零”目标:实现等责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火灾爆炸事故、新增现岗职业病、突发环境事件、聚集性疫情感染事件“五零”目标。

  槛进一步降低,各类轨道交通投资主体和运营主体日益多元化、经营意识不断增强,部分区域和一些企业加快布局轨道交通全产业链并逐步形成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能力,轨道交通行业新业态竞争态势逐渐凸显。随着铁路客运、货运持续改革,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快,城市轨道车辆需求多样化,用户对轨道交通装备产品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舒适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双碳”目标的提出也为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交通和风电、光伏、氢能等绿色能源产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另外,疫情对铁路客运影响仍在持续之中,对铁路客运装备需求有一定抑制。中国中车作为全球规模领先、品种齐全、技术一流的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和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优化业务结构,建立和完善全寿命周期服务体系,加快向“制造+服务”和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为客户提供更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为建设制造强国、交通强国贡献“中车智慧”和“中车力量”。

  中国中车主要经营:铁路机车车辆、动车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机械、各类机电设备、电子设备及零部件、电子电器及环保设备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修理、销售、租赁与技术服务;信息咨询;实业投资与管理;资产管理;进出口业务。

  铁路装备业务主要包括:(1)机车业务;(2)动车组(含城际动车组)和客车业务;(3)货车业务;(4)轨道工程机械业务。

  面向全球市场,把握国内外铁路运输市场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以成为世界一流的轨道交通装备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为目标,加快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打造系列化、模块化、标准化的产品平台和技术平台,不断满足铁路先进适用和智能绿色安全发展需要,行业地位进一步巩固,铁路装备业务平稳发展。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主线,加快业务整合和结构调整,深化机车、动车、客车等业务重组。持续深化中国中车与国铁集团等重点客户的战略合作,主动融入国铁修程修制改革,充分发挥造、修、服务一体化优势,深耕检修服务后市场,加快铁路装备产品全寿命周期服务能力完善和提升。

  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主要包括:(1)城市轨道车辆;(2)城轨工程总包;(3)其他工程总包。面向全球市场,抓住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新机遇,加快城市轨道交通装备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系列化、模块化、标准化的产品平台和技术平台,以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不断巩固和扩大国内外市场。积极开展战略合作,发挥装备制造、业务组合、产融结合等综合优势,聚焦智能交通、互联互通、智慧城市建设,大力开拓运营、维保、检修市场,不断向服务领域、机电总包领域、运维领域拓展;规范开展PPP业务,加强项目管控,带动城市轨道车辆及相关业务发展;加快资源整合,推进制造+服务,做精做细维保服务业务。

  机电业务,以掌握核心技术、突破关键技术、增强核心竞争力为重点,完善技术平台和产业链建设,促进轨道交通装备等核心业务技术升级,并面向工业、交通、能源等领域,聚焦关键系统、重要零部件等,加快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新兴产业,按照“相关多元、高端定位、行业领先”原则,强化资源配置,发挥核心技术优势,已形成以风电装备、新材料等业务为重要增长极,环保、工业数字、重型机械、船舶电驱动和海洋工程装备等业务为重要增长点的新兴业态。新产业稳步发展,已成为公司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坚持“产融结合、以融促产”,加强风险防控,规范金融服务平台、投融资平台、金融租赁平台建设,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产融平台持续发力,以基金为载体,创新发展模式,促进主业实业发展作用不断增强。发展工业智慧物流服务,拓展工业智慧物流在中车产业链中推广应用,集采范围不断扩大。持续推进“中车购”电子商务平台和中车供应链管理电子采购平台优化发展,中车“宜企拍”按照“专业、开放、创新、市场化”的原则进行优化升级,实现“业务+管理”功能。

  落实中国中车“十四五”国际化经营发展规划,完善国际业务平台公司职能,改革优化平台公司管理架构。统筹疫情防控和经营管理,按照“整机带动零部件、制造业带动服务业、总承包带动产业链、轨道交通装备带动非轨道交通装备”思路,积极拓展海外轨道交通和新产业业务市场领域。按照“轻资产、重效益、可持续”理念,推进境外绿地投资、战略并购、合资合作等各项工作开展,践行“产品+技术+服务+资本+管理”全要素经营理念,推行“五本模式”,大力推进境外特许经营业务及“多点”业务发展,加强品牌建设和推广,充分发挥海外研发中心作用,不断提升行业影响力和话语权。

  主要经营模式:依靠企业自身所拥有的技术、工艺、生产能力、生产资质、独立完成轨道交通装备产品的制造、修理、研发生产及交付。

  1.生产模式:由于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单位产品的价值较高,其生产组织模式为“以销定产”,即根据客户的订货合同来安排、组织生产。这种生产模式既可以保证避免成品积压,又可以根据订单适当安排生产满足客户需求。

  2.采购模式:一般实行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相结合的采购模式。集中采购,主要采取“统一管理、两级集中”管理模式,即大宗物料和关键零部件由公司汇集各子公司的采购申请,形成集中采购计划,由公司进行统一集中的供应商管理评估、采购价格管理、采购招投标管理,并进行集中订购和集中结算。其他物料等,由子公司根据生产要求制定采购计划,通过集中组织招投标等方式,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签订供货合同,实现集中采购。无论是公司还是子公司的集中采购要统一在“中车购”电子商务采购平台上完成,实现中车采购业务公开、透明以及可追溯性管理,确保生产原料供应及时,降低采购成本。

  3.销售模式:发挥行业技术优势,构建和完善各种轨道交通装备技术平台和产品平台,以响应用户需求、提供安全可靠、经济适用产品和服务为宗旨,积极参与国内外用户招标或议标活动,通过投标和严格的商务谈判签订供货合同并形成订单,保质保量按期生产,最终实现销售。

  4.产业链分布情况:拥有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研发基地;具备以高速动车组、机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普通客车、货车等主机企业为核心、配套企业为骨干,辐射全国的完整产业链和生产体系。

  5.价值链分布情况:公司产品价值主要分布在以生产高速动车组、大功率机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普通客车、货车及相关配套产品制造修理为核心价值,金融、类金融、融资租赁产品为补充的全方位轨道交通装备价值链分布体系。

  中国中车作为全球规模领先、品种齐全、技术一流的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连续多年轨道交通装备业务销售规模位居全球首位。中国中车积极践行交通强国战略,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并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主动适应新的环境新变化,抢抓市场机遇,加快结构改革和转型升级,努力在业务布局、市场拓展、科技创新、改革创新、管理提升、产融结合、党建“金名片”等方面实现新突破,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地位更加巩固。

  自成立以来,中国中车聚焦主责主业,加强战略引领,深刻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已发展成为全球规模领先、品种最全、技术一流的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备受党和国家高度关注和重视,以“复兴号”中国标准高速动车组为代表的系列轨道交通装备成为中国高端装备走出去“金名片”。2021年,公司围绕核心业务、支柱业务、支撑业务、平台业务、培育业务,进一步优化业务布局,丰富产品谱系,以轨道交通装备为核心、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的多元业务架构更加均衡,铁路装备业务优势不断巩固,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持续壮大,机电、风电装备、新材料等新业务多元拓展,现代服务业务实现规范发展,满足和引领了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公司规模效益指标持续位居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前列,轨道交通装备业务收入稳居全球第一,风电装备、高分子复合材料等进入国内前列。

  中国中车坚持科技自立自强,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按照产业迈向中高端的总要求,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和能力建设,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加快技术和产品升级,持续增强创新引领能力,实现了由跟跑并跑到领先领跑的重大跨越。习总在2021年1月19日乘坐京张高铁赴张家口赛区考察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时点赞到,“我国自主创新的一个成功范例就是高铁,从无到有,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现在已经领跑世界”。中国中车已构建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动车组产品谱系,时速160公里至350公里“复兴号”系列动车组全面投用,高原双源“复兴号”动车组在拉林铁路上线运营,实现“复兴号”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覆盖;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时速400公里可变轨距跨国互联互通高速动车组、时速350公里货运动车组、首列中国标准地铁列车先后下线。积极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制修订,主持国际标准8项、国家标准1项,主持修订铁道行业标准4项。大力开展专利申报工作,全年申请专利6,103项,在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奖评选中获得2项金奖、2项银奖、13项优秀奖,创历史最好成绩。坚持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增量,建成2家数字企业、2个数字化车间、11条智能化生产线。

  中国中车积极推进各项改革任务持续深化,改革顶层设计不断完善,重大举措层层落地,鲜活实践不断涌现。达成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三年阶段性目标,深入推进实施中国中车改革三年行动和深化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行动,全力推进改革攻坚。2021年,公司获评国企改革“学先进、抓落实、促改革”专项工作改革典型,进入中宣部国企改革重点宣传企业名单。混合所有制改革扎实推进。株洲所成为全国“双百企业”典型代表。长江集团、唐山

  公司改革经验入选国资委“科改示范行动”案例集。“四全五能”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全面启动,机构改革和“两定两优”两个指导意见印发实施。规范董事会建设改革任务全面完成。“两制一契”管理经验入选国资委深化三项制度改革首批范例集。时代电气科创板上市,创新创业动力增强。

  中国中车坚持走国际化道路,以轨道交通装备业务为重点,以“一带一路”倡议和国际产能合作为契机,积极应对国际环境复杂多变、行业竞争加剧等挑战,全力拓展国际市场,全力打造受人尊敬的国际化公司,实现了产品种类、市场区域、输出模式的全新突破。2021年,公司克服新冠疫情带来的一系列不利影响,成功突破卢森堡、希腊、科特迪瓦三个新市场。斩获阿联酋、巴基斯坦、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几内亚、智利、阿根廷等国家和地区新订单。获得中老铁路集中动力动车组增购订单,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中老铁路“澜沧号”车辆制造与交付,保障了中老铁路年内顺利开通,为打造“一带一路、中老友谊的标志性工程”贡献中车力量,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公司在“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影响力和示范效应,“走出去”模式不断成功实践,实现市场可持续拓展。

  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57.32亿元,降幅为0.85%;实现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3.03亿元,降幅为9.08%。2021年12月末,公司合并资产总额为4,268.26亿元,增幅为8.7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485.74亿元,增幅为3.88%,资产负债率为57.29%,比年初增加0.40个百分点。2021年,公司新签订单约2,210亿元,其中国际业务新签订单约350亿元;期末在手订单约2,203亿元,其中国际业务在手订单约860亿元。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进入“十四五”时期,中国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就,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产业链韧性得到提升,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公司发展也面临行业市场需求导向变化、行业竞争加剧、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等挑战。与此同时,世界经济保持恢复性增长的基本面、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国家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交通强国、制造强国等重大战略,统筹推动国企改革、释放改革红利。综合研判,中国中车发展仍然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在2021年3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要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引领作用,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立足产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巩固提升高铁等领域全产业链竞争力,从符合未来产业变革方向的整机产品入手打造战略性全局性产业链;实施领航企业培育工程,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产业创新发展。推进CR450高速度等级中国标准动车组、谱系化中国标准地铁列车等研发应用。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各种运输方式一体化融合发展,提高网络效应和运营效率;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加强出疆入藏、中西部地区、沿江沿海沿边战略骨干通道建设,有序推进能力紧张通道升级扩容,加强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构建快速网,基本贯通“八纵八横”高速铁路;完善干线网,加快普速铁路建设和既有铁路电气化改造,优化铁路客货布局;推进城市群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加快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建设,有序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提高交通通达深度,推动区域性铁路建设;构建多层级、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体系,优化枢纽场站布局、促进集约综合开发,完善集疏运系统,发展旅客联程运输和货物多式联运。

  在2019年9月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提出,到2035年,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基本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道、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九州体育在线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建成,交通关键装备先进安全,交通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交通装备先进适用、完备可控,加强新型载运工具研发,实现3万吨级重载列车、时速250公里级高速轮轨货运列车等方面的重大突破;推广新能源、清洁能源、智能化、轻量化、环保型交通装备及成套技术装备,广泛应用智能高铁等新兴装备002933)设施。

  在2021年2月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现国际国内互联互通、全国主要城市立体畅达、县级节点有效覆盖,有力支撑“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构建以铁路为主干,以公路为基础,水运、民航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的综合交通立体网,到2035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体线万公里左右。国家铁路网规模达到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7万公里(含部分城际铁路)、普速铁路13万公里(含部分市域铁路);形成由“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为骨架、区域性高速铁路衔接的高速铁路网,由若干条纵横普速铁路主通道为骨架、区域性普速铁路衔接的普速铁路网,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重点城市群率先建成城际铁路网,其他城市群城际铁路逐步成网;研究推进超大城市间高速磁浮通道布局和试验线路建设。将加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九州体育在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极,长江中游、山东半岛、海峡西岸、中原地区、哈长、辽中南、北部湾和关中平原8个组群,呼包鄂榆、黔中、滇中、山西中部、天山北坡、兰西、宁夏沿黄、拉萨和喀什9个组团之间的交通联系强度,构建6条主轴、7条走廊、8条通道组成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

  在2021年12月9日印发的《“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提出,要推动先进交通装备应用,推广先进适用运输装备,开展CR450高速度等级中国标准动车组、谱系化中国标准地铁列车研发应用,推广铁路重载运输技术装备;推进水下机器人、深潜水装备等新型装备研发;推进智能仓储配送设施设备发展;巩固提升高铁等领域全产业链竞争力,在轨道交通等技术装备领域创建中国标准、中国品牌。要夯实创新发展基础,推动交通科技自立自强,强化交通运输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加快研发轴承、基础技术平台及软硬件系统等关键部件,推动实现自主可控和产业化;加强交通运输领域前瞻性、战略性技术研究储备,开展高速磁悬浮技术研究论证。要全面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全面推动交通运输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养护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转型,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形成绿色低碳发展长效机制,让交通更加环保、出行更加低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铁路局官网及《国铁集团2021年统计公报》,2021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489亿元,其中国家铁路6,616亿元;投产新线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5万公里,其中高铁超过4万公里。客货运量持续增长,2021年,全国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26.1亿人次,同比增长18.5%;完成货物发送量47.2亿吨,同比增长5.9%。其中,国铁集团完成旅客发送量25.33亿人次,同比增长16.9%;完成货物发送量37.26亿吨,同比增长4.0%。据中国城轨协会2022年1月发布的统计快报,截至2021年底,全国(不含港澳台)累计有50个城市开通城轨交通运营线年当年新增洛阳、嘉兴、绍兴、文山州、芜湖5个城轨交通运营城市。新增城轨交通运营线公里,新增运营线年,国家将全面完成铁路投资任务,高质量推进川藏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投产新线公里以上(其中普速铁路1,900公里左右);预计国铁集团完成旅客发送量30.38亿人次、同比增长20%,货物发送量38.04亿吨、同比增长2.1%。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共批复佛山、青岛、无锡3个城市的新一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涉及项目线亿元。

  中国中车持续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与动态、行业发展趋势,研判市场需求。按照以销定产的模式满足既有市场的需求,确保主要产品按时交付和安全运行。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抢抓“一带一路”、国家铁路网建设、城际和市域(市郊)铁路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输结构调整等战略机遇,持续强化创新驱动,持续优化资源配置,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持续创新商业模式,为客户提供更加智能、高效、环保、可靠的轨道交通装备和全寿命周期系统解决方案,实现与利益相关方的多赢共赢。

  “十四五”战略规划: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践行科技强国、制造强国、交通强国、质量强国战略,打造创新驱动的“五化”(即数字化、高端化、多极化、国际化、协同化)业务发展体系,高效合规的“五力”(即战略引领力、组织变革力、价值创造力、品牌影响力、风险防控力)经营管理体系,坚强有力的“五大保证”(即保证、思想保证、组织保证、人才保证、纪律保证)党建引领体系,建设发展前景好、经营绩效优、社会形象美、幸福指数高、党建引领强的新中车,建成以轨道交通装备为核心、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高端装备制造商和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突出全球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和控制力,树立全要素市场经营理念,保持国内市场份额,稳固全球行业规模第一位。深化与国铁集团等大客户的跟随合作战略,主动适应高速化、重载化、服务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持续增强干线铁路市场响应、产品开发和品质保证能力,为我国铁路运输安全和装备创新升级提供强力支撑。构建协同一体化售后服务体系,深化配件中心建设,形成一体化售后服务解决方案,深入开展产品维护、检修技术研究,大力拓展维保业务,做强做优检修业务。增强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搭建产品全生命周期技术和成本框架体系,建设全生命周期管理大数据平台,加快由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变。

  深入研究、统筹谋划智慧城轨八大体系顶层设计,推广系列化中国标准地铁列车示范应用,积极发展有轨电车、磁浮、单轨、APM等新制式中小运量城轨装备,助力新型城镇化发展。大力发展适应多层次、多模式、多制式轨道交通系统融合发展的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装备,满足我国城市群、都市圈发展多样化需求。发挥公司整体优势,加强规划设计咨询、机电集成与总包、建设工程总包与咨询、运营服务与咨询、投融资支撑等体系搭建,逐步形成轨道交通行业全产业链系统解决方案能力。

  加快核心系统和关键部件的系列化、谱系化、标准化、模块化,提升核心竞争力,拓展全球市场,打造单项冠军、隐形冠军。通过自主创新与重组并购,加快补齐通信信号业务短板。突出专业化、规模化、成长性和高质量发展,围绕交通、能源、工业领域,按照“资源协同、高端定位、分类管理、优进劣退”原则,拓展和培育战略新兴业务。强化创新驱动,激发主体活力,整合关键资源,推动协同发展,形成拳头产品,努力把风电装备、新材料等业务打造为行业地位突出、经济效益良好、支撑作用明显的支柱业务,成为公司重要的业务增长极。加强产业研究,聚合创新要素,构筑核心能力,增强活力动力,培育发展矿用车、数字化、多式联运、冷链等业务,成为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

  突出支撑作用、带动作用、协同效应和风险防控,以中车整体利益最大化为原则,聚焦服务主业实业,创新商业模式,优化要素配置,规范内部运作,稳健发展现代服务业务。按照市场化、标准化和共建共享共赢原则,规范发展物资集采与供应链服务,资金集中服务,信息化建设及资产管理、运维服务,前瞻性、共性和基础性技术研究服务,建设工程总包等内部支撑业务。坚持脱虚向实,推进产融结合、以融促产、以融育产,聚合内外资源,防范重大风险,提升专业能力,稳健发展金融服务、金融租赁、PPP特许经营等平台业务,全面提升系统解决方案能力,带动公司轨道交通装备业务和战略性新兴业务发展。

  构建适应国际化经营的组织架构和管控体系,夯实国际化基础建设,促进信息、营销、制造资源协同共享。按照“整机带动部件、制造带动服务、轨道交通带动战略新兴、总包带动产业链”原则,发挥优势企业牵引带动作用,不断扩大海外经营规模和市场份额。建立健全市场营销网络,灵活掌握国际化商业规则,丰富市场开拓方式,充分利用海外机构资源能力,建立符合目标市场需求的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能力,以轨道交通装备主机企业带动配套企业和全产业链“走出去”。积极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市场竞争,持续拓展风电装备、新材料等业务领域国际市场空间。加强目标市场产品和技术开发,拓展商业模式,实现境外PPP和机电总包业务规范化运作。

  2021年,是中车实施“十四五”发展战略的开局之年。公司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不断激发创新改革两大动力,着力打造“强基、赋能、攀高”三大引擎,加快构建六大机制,深入推进八项重点任务。面对异常严峻的经营形势,公司全力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强化运营管控,积极提质增效,克服疫情对行业的深化影响,克服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实现业绩基本稳定。

  2022年,公司仍然面临较为复杂的经营形势,公司将坚持稳效益创价值,落实“十四五”发展战略,主要经营思路和目标是: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聚焦“七个新突破”,把握“两个关键”,激发“三大动力”,抓好“八方面重点工作”,保持经营业绩的稳定,努力开创经营发展各项工作新局面。

  当前国内铁路运输改革持续深化,国铁集团及各铁路局公司制改革完成,客户对铁路装备需求结构性变化加快,对铁路装备自主化检修的范围和比重不断扩大,动车组检修规程进一步规范。随着社会分工逐渐细化及轨道交通装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用户需求正在从单一的车辆向产品全寿命周期服务一体化转变;招标方式逐步从单一的车辆采购向工程总包、PPP模式转变,轨道交通产业链价值结构发生变化;轨道交通装备应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并向谱系化、轻量化、高速重载化和绿色智能化等方向发展更加迫切。这些变化可能导致市场环境和发展空间出现诸多不确定因素,对公司实现战略和经营目标带来风险。

  应对措施:及时收集与公司经营相关的产业政策及行业规划信息,做好政策和趋势研究,积极应对政策和产业规划可能出现的变化。加强新产品开发,开拓新业务模式,积极为客户创造价值。夯实内部管理,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降低营运成本,努力提高经营效率,增强抵御政策风险的能力。

  在国内市场方面:轨道交通装备市场、干线铁路建设、铁路运营权全面放开,社会资本投资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的意愿明显增强,国资、民资、外资企业纷纷进军轨道交通领域,跨界竞争成为常态,行业竞争更加激烈。新技术新业态的蓬勃发展,国内铁路客货运输在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方面不断优化,市场需求可能出现结构性调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可能对公司生产经营组织、零部件和原材料供应、产品交付周期产生阶段性影响,部分大宗原材料价格处于持续上涨态势,公司利润目标将继续承压。在国际市场方面:全球轨道交通行业正在深度整合,行业巨头洗牌加速、重组整合频繁,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升温,行业国际竞争日趋白热化,国际市场不确定不可控因素增加,全球轨道交通行业2022年需求预计依旧呈下降趋势。国际经济等因素可能引发产品成本增加、订单获取难度加大,公司“国际化”战略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应对措施:积极对接主要客户,搜集国家经济、、行业等信息,做好市场趋势的研究;通过坚持创新引领、延伸产业链、提供系统化服务方案等方式,优化公司产业结构,拓展新的商业模式;持续推动产品成本优化工作,加强对标管理,深挖降本项点,推进降本增效目标实现;精心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对公司全球管理架构、跨国管控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提升跨国经营能力;搭建业务平台,持续推行“五本模式”,加快推进五要素合一的国际化经营,以核心出口企业和平台公司为依托,全面加大海外市场开拓的广度和深度,完善全球产业布局;加强组织动员,启动应急响应预案,投入资源全力应对疫情,做好与上下游客户的沟通,降低对公司经营带来的不利影响。

  铁路市场主要客户全力构建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安全保障机制确保铁路安全,对轨道交通产品质量的安全性、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公司不断完善的产品谱系及持续深化的技术创新带来更大挑战。公司为轨道交通装备企业,产品多数与社会公众的利益相关。随着大量动车组的投入使用,公司产品质量和运用安全成为社会持续关注的焦点,产品的质量问题可能会导致社会公众的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如出现重大安全和质量问题可能对公司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在一定时间内对行业的发展造成冲击。

  应对措施:统筹谋划,加强产品实物质量控制。以中车Q质量标准为核心,强化设计环节质量安全防范,细化生产过程质量安全控制,稳定产品实现过程质量保证能力,确保产品实物质量稳定。推动质量管理数字化转型,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九州体育在线强化供应链质量风险管理,确保质量安全隐患在产品实现源头得到有效控制。持续开展产品源头质量问题整治,推进质量安全责任制建设,健全安全质量问题应急保障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救援的反应速度和协调水平,降低事件造成的危害和影响。

  随着国际化经营步伐加快,公司产品出口、境外投资、并购等经营活动不断增多,可能因汇率波动引发各种风险。如:国际金融环境动荡,汇率走势难以预测,可能发生汇兑损失;部分境外产品项目以小币种结算,难以实现汇率风险自然对冲;项目收汇时间不确定,套期保值方式受限等。2022年,由于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汇率大幅波动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项目竞争力和已签约项目效益。

  应对措施:公司密切关注汇率变动趋势,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管理理念,加强相关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全过程汇率风险管理机制,开展外汇风险内部对冲,秉承套保原则合理使用外汇衍生工具,加强香港子公司在境外资金结算中的作用,不断降低汇率风险。

  由于新冠疫情在国外的蔓延与流行,公司境外业务出入境受限,可能导致拟开展的技术交流和投标澄清受阻,可能导致业主来访和拜访计划延期或取消。此外,境外人工短缺、海外部件断供、船运资源紧张、海运周期不可控、项目成本增加等负面影响仍在持续,对公司既有境外业务的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创新市场开拓途径和方式,充分利用海外子公司、当地合作伙伴等当地资源加强目标市场开拓。在出境面临困难的情况下,继续有效利用“云平台”加强与国内总包商、设计院、贸易公司的联系,以国内资源带动国外贸易;持续完善海外市场营销模式,探索拓展海外市场参与模式。建立市场项目信息的长期跟踪机制,有效维护客户关系,利用中信保等政策性保险机制控制项目落地后的回款风险。

  由于历史原因,公司轨道交通部分板块存在结构性产能过剩矛盾,面临产业结构性调整。因受产业关联度、产业基础、技术条件、资源禀赋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给公司的产业结构转换带来诸多的困难与挑战。

  应对措施:公司已成立专门机构研究轨道交通业务板块改革方案,按照不同板块不同策略原则,通过业务重组、压缩产能等方式,激发企业活力,逐步形成资源共享、发展共赢的格局;对已经完成重组整合的企业,推动实现由“物理变化”到“化学变化”的深层次融合,充分释放改革成效;持续优化轨道交通资源配置,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公司利益最大化。

产品名称二十二
产品名称十九
产品名称十五

在线留言